华丰金服
很多人一听“科普书”,就以为是枯燥的知识堆砌,但真正的好科普不仅能把复杂的原理讲得像故事一样有趣,还能让你在恍然大悟的瞬间,对世界多一分好奇、少一分成见。
图|视觉中国
这些豆瓣9分以上的科普书,汇集了不同领域的杰作,翻开它们就像经历了一场场跨越宇宙与微观世界的旅行——带你追溯星辰的诞生,探索生命的奥秘,洞察思想与科技的变迁。
1
大众天文学
【法】弗拉马里翁 著
李珩 翻译 增补 李元 校译 配图
本书是一部天文科普名著,作者弗拉马里翁以文学的笔触,将浩渺宇宙的绚烂与神奇展示给广大读者。
全书共分七篇,前六篇全方位描述和介绍了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陨星,恒星宇宙;第七篇简单介绍了各种天文仪器,让读者了解天文工作者所使用的工具和他们如何依靠这些精密仪器获得惊人发现。
全书图文并茂,引人入胜,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料;译文流畅,通俗易懂,并保持了原有的文学风格。此外,译者又根据近年来天文学的新发展作了增补和修订,使全书内容翔实而新颖。
2
西布利观鸟指南
【美】戴维·艾伦·西布利 著
叶元兴 王利刚 译
常销20年的观鸟指南性读物,基于丰富的观鸟经验、技巧,以流畅风趣的文字和精美绝伦的鸟类插画,向爱鸟人士倾囊相授观鸟窍门。
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本书关注的不再是鸟种,而是着眼于能够影响鸟类外部形态、提供鸟类识别线索的“总体特征”。
这本“观鸟圣经”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涉及方方面面的观鸟知识,为世界范围的观鸟活动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无论是资深观鸟人还是充满热情的初学者,均能从中获益良多!
3
植物的“智慧”
马炜梁 寿海洋 著
著名植物学家马炜梁教授近四十年来一直在寻求植物的生存“智慧”,他认为:植物虽然站在原地不动,不能位移,但确实可以主动去找寻异性;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但确实有接受刺激的反射弧,能够很快地做出反应;当食叶昆虫噬咬叶片后,植物能分泌一种物质招引昆虫的天敌来保护自己;植物能设计出复杂的传粉路线,让昆虫为它携带花粉;植物有利用环境的能力,能与动物协同进化……
在这本趣味盎然、图文并茂的科普著作里,他结合植物分类学、生态学、环境生物学、行为学等学科去理解植物的生存之道,以丰富的实例,结合精美绝伦的微距摄影图片,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植物在演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与根茎叶、花朵、果实与种子等相关的种种“智慧”,证实并丰富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本书是“放下身段做科普”的示范之作。学科融通的大视野、丰富多样的案例、通俗晓畅的语言以及精美绝伦的图片华丰金服,有助于博物爱好者乃至植物学专业人士深度认知生命的奥秘,并真切感受植物学家的眼光与情怀、问题意识与思维方法。
4
大地的窗口
【英】珍·古道尔 著
杨淑智 译
本书戏剧性地记载了一个亲密无间的社区三十年里的传奇故事。这个社区是非洲的冈比,原住民是一群黑猩猩以及一位非凡的女性——珍·古道尔,黑猩猩的学生、保护人和历史学家。整本书读起来宛若温情生动的小说,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著作之一。
透过古道尔流畅细腻的笔触,我们得以了解黑猩猩这个地球上与我们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的种种细节:它们能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经常猎杀一些中小哺乳动物;育幼期很长;社会组织已非常明显,有一定程度的丰富社交行为来维系族群内部的和谐关系;有明显的地位和阶层划分,甚至也会自相残杀,发动战争屠杀同种的其他族群同类……
5
科学革命的结构
【美】托马斯·库恩 著
张卜天 译
这部被视为科学史分水岭的名著,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阅读热潮,至今不衰。其影响不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学、宗教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首倡的“范式转换”,如今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
6
海陆的起源
【德】魏格纳 著 李旭旦 译
大陆漂移学说的奠基之作。提出古代大陆原来联合在一起,因大陆漂移而形成各大洲的观点。
全书分三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指出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的问题,反证大陆漂移说的正确。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学、古气候学和大地测量学等5个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第三篇从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硅铝圈、褶皱与断裂、大陆边缘的构造形态等方面,解释大陆漂移的可能性和动力。
所阐述的理论为当代地球科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点,是现代地质学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海陆起源的科学道理,从中认识革命性的科学事件,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7
生命是什么
【奥地利】薛定谔 著
周程 胡万亨 译
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生物学经典著作。试图从量子力学理解未知生命现象而进行的一次“天真”的“思考实验”。分析化学本质仍旧模糊不清的遗传物质(基因)的高度稳定性和稀有突变性发生的可能机制。提出染色体作为“密码本”以一种“非周期性”结构而决定着生物个体全部性状(包括发育)的假说。从热力学角度思考高度有序的生物如何避免像非生命物质那样最终走向无序的问题。认为根据已知物理规律尚无法解释全部生命现象,预言新的物理定律有待发现。
8
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
控制和通信的科学
【美】维纳 著 洪帆 译
《控制论》一书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经典著作,书中体现的深刻思想对传统的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对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几乎渗透到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预见和影响了计算机处理、机器人和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到来,开启了信息时代的先声。
在《控制论》中,维纳把控制和通信统一起来处理,并在更广的意义上来理解信息,把信息作为研究控制和通信过程的关键因素。从方法论上来看,维纳把两类迥然不同的对象——机器与有机体——放在同一概念体系下来考虑,这是他在思想上的最重要的变革。
在《控制论》中,维纳用统一的数学观点讨论了通信、计算机和人类思维活动,用时间序列观点处理信息的转换、提取、加工和预测,用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传递和加工,特别是反馈和振荡,还提出了用控制论的方法研究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活动,提到了自动化工厂、机器人和由数字计算机控制的装配线等新概念。
9
笛卡儿几何
【法】笛卡儿 著
袁向东 译
笛卡儿创立的解析几何的诞生被称为数学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数学史上的新纪元。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他的名著《方法谈》,《几何》是该书的三个附录之一。
全书共3章,分别论述仅使用直线和圆的作图问题、曲线的性质,以及立体及超立体问题的作图。
笛卡儿的中心思想是建立一种“普遍”的数学,他用自己发明的坐标系构建了几何图形与代数表达的桥梁,以此为工具研究了直线、曲线、圆和立体图的性质和作图问题,使变数进入数学,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为微积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0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牛顿】牛顿 著
王克迪 译,袁江洋 校
奠定整个现代科学基础的最伟大著作之一,由“定义”“运动的公理或定律”“物体的运动”“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宇宙体系”和“总释”几部分构成。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均出自此书。深入讨论了各种运动形式与力的关系,主要思想是“由运动现象去研究自然力,再由这些力去推演其他运动现象”,即用自然中的力作为唯一的原因去解释所有物体的运动和现象。仿照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公理化体系写成,从最基本的定义和公理(运动三定律)出发,推导出若干普适命题,将伽利略发现的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开普勒发现的天体运动规律均作为特例推导出来,完成了物理学的大综合。读者可从中领略牛顿缜密的思维方式和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
11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美】爱因斯坦 著
杨润殷 译;胡刚复 校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是爱因斯坦本人亲自撰写的一部介绍相对论的科普著作。其他有爱因斯坦署名的相对论科普读物,实际上主要都由其他作者执笔完成。第一部分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础,以洛伦兹变换为核心,介绍狭义相对论,以及“同时的相对性”、“动钟变慢”、“动尺收缩”、“质能关系”等重要推论。第二部分以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为基础,以弯曲时空为标志,介绍广义相对论及其实验验证。第三部分介绍相对论在宇宙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准确反映了相对论的内容和爱因斯坦本人的思想方法,是了解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优秀读物。
12
科学的旅程
【美】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 著
郭奕玲 陈蓉霞 沈惠君 译
《科学的旅程》用口语化的叙述风格,跌宕起伏的叙事情节,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科学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由“成功”和“失败”共同编织的历史。
作者雷•斯潘根贝格(R.Spangenburg)和戴安娜•莫泽(D.K.Moser)是讲科学史故事的高手,他们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条分缕析,既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联,也重视妇女在科学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带领读者走过一片迷人的科学世界。
译者为清华大学物理系郭奕玲、沈惠君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陈蓉霞教授,他们都是研究科学史、科学文化普及方面的著名学者,译文质量优秀,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可。
《科学的旅程》插图版出版于2008年,珍藏版出版于2014年。曾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文津图书奖、全国科普优秀作品等十几种奖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专项基金”资助。获得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收藏家马未都、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等专家诚挚推荐。获得诸多知名媒体的报道和推介,央视《读书》栏目专题解读。
书单中书有你感兴趣的吗
你还看过小北的哪些科普书
在留言区展开来说说
或以图片形式晒出你的读书笔记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书单中的图书一本
公号粉丝限量专享
扫码领券后折扣价基础上
再打8折,低至5折优惠
扫码进群,更多福利
-End-
观点资料来源:市场运营中心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满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